高州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,氣候溫和,陽光充足,雨量充沛。境內分布著一江十河,及眾多湖泊山塘,丘陵、盆地、平原交錯,其中,山地面積占總面積十分之一以上。高州土壤由變質砂巖、花崗巖、混合巖、凝灰巖風化物和淺海沉積物及河流沖積物發育而成;◢弾r、片麻巖及其風化物分布在市內的東北、西北、中部,是高州山區和丘陵區結構主體。砂頁巖及其風化物分布在西南部,淺海沉積物及河流沖積物,是西南淺丘平原的結構主體。高州東近南海,南踞鑒江平原,西連廣西,北靠云開大山,扼粵桂六縣市(陽春、信宜、陸川、化州、茂南、電白)要沖,近代為廣東下四府(高州、雷州、瓊州、廉州)之首。 高州位處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,氣候溫和,陽光充足,雨量充沛。境內分布著一江十河,及眾多的湖泊山塘,丘陵、盆地、平原交錯,其中,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,為種植樹農作物的和經濟作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。 高州市地形復雜,地勢大體是東北高,西南低。從高空腑瞰,南狹北寬,像展翅飛翔的彩蝶。境內東北部是連綿的山地,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,西部、南部的臺地、小平原,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錯,山川糾結。錦山地面積占51.5%,丘陵面積占31.9%,平原面積占16.6%。地勢最高點是東北部的棉被頂,海拔1627.3米,最低點是西南部祥山鑒江河床,海拔11.5米,高低相差1615.8米。 云霧大山、云開大山和大榕山 高州三官山 伸延入來,構成大體為東北—西南走向的7條山脈:尖峰嶺—馬頭嶺山脈,棉被頂—大細垌山脈,棉被頂—青山嶺山脈,尖峰嶺—崩山嶺山脈,王江坑嶺—蜈蚣塘大嶺山脈,大近嶺—那射嶺山脈,雞公嶺—豆腐嶺山脈。高州市地貌類型可分為如下5個區。(1)東北淺切割低山區。海拔500—1627米,相對100—1000米,包括馬貴鎮、古丁鎮、深鎮鎮、大坡鎮以及長坡鎮、石龍鎮(2005年時劃歸長坡鎮管了)、云潭鎮、新垌鎮等4個鎮交界區。(2)東北高丘陵區。海拔300—500米,相對100—200米,包括大潮鎮北部,深鎮鎮、古丁鎮西南部,平山鎮東部,石龍鎮東北、東南、西南部,新垌鎮東部、云潭鎮北部及大坡鎮一部分。(3)中部中丘陵區。海拔50—300米,相對50—100米,包括東北高丘陵區以西,竇江—鑒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東地區。(4)西北部中丘陵區,海拔100—300米,相對50—200米,包括竇江—鑒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西地區。(5)西南淺丘平原區,海拔11—50米,相對5—40米,包括分界鎮、泗水鎮、石鼓鎮、祥山鎮、鎮江鎮大部及頓梭鎮、沙田鎮南部。其中石鼓小平原是高州主要的平原地區,與茂南相接。 水系 境內河流眾多,主要河道為鑒江干流,鑒江位于廣東省西南部,是粵西沿海最大最長的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。該干流從北部潭頭鎮入境直穿中部至高州城,再拐向西南至祥 山鎮流入化州市。境內屬于鑒江干流一級支流有沙田河、南塘河、大井河、曹江河;二級支流有黃塘河、云爐河、新垌河等。鑒江最大支流陵江,在高州市西北荷花鎮與廣西北流接壤處入境,流經荷花、石板鎮后流入化州寶墟鎮,到化州城匯入鑒江。發源于市境內直接流出市轄區的河流有云潭河、泗水河,屬于鑒江一級支流袂花江水系的支流。